1. 首页
  2. A股

8专家解读银行拨备下调:护航表外转表内 提升银行估值

3月6日,银监会下发7号文,将差异化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标准,对相关指标达标的银行,适度下调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7号文的核心内容就是放宽拨备红线:将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由150%调整到120%~150%;贷款拨备率监管要求由2.5%调整到1.5%~2.5%。

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6日表示,“银监会近期调整拨备覆盖率是由于过去几年银行经营状况较好,所以银行提了很多贷款损失的拨备,目前拨备水平达到全行业180%多,远超国际水平。因此,能够适当地降低拨备要求。这也更有利于加快处置现在的不良贷款,同时也使银行有更多的资金实力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拨备率下调政策背景是什么?能带来哪些影响?金融界网站汇总多家机构解读,如下:

九州证券邓海清:拨备率下调护航“表外转表内” 利好债市

回顾历史,媒体早在2016年初就报道“监管研究降低拨备覆盖率至120%”(2016年2月,财新网),但直到两年后的2018年2月28日银监会才发文,其时点值得深思。当时媒体报道银行呼吁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原因是“资产质量不断恶化”,回顾不良率确实在2012-2016年不断上行,2016年三季度达到最高点1.76%,而2017年以来银行不良率下降至1.74%,上市银行不良率在2017年下降更为明显。

为何不良率开始下降之后,银监会才下调拨备率?市场的主流解读是因为“十九大”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三大攻坚战之首,而化解银行不良风险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要内容,降低拨备率有助于银行将更多的资金用于处置不良资产。

我们认为上述解释不无道理,但是我们认为,此次下调拨备率或许也与2017年开始的银行“表外回表”、资本金压力急剧上升有关。表外资产回表的最大困难在于,进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后,相当多的资产需要银行补充资本金,因此除不良外,增加了另一大块资本占用。下调拨备覆盖率有助于缓解银行资本占用,有助于银行表外资产顺利回表,这会降低“表外回表”的摩擦成本,有助于金融市场平稳过渡。

我们认为拨备率下调利好债券市场,其传导逻辑有两个:

第一,银行资本增加,银行可投资于信用债、委外的规模扩大,利好债券市场。

第二,银行资本增加,有助于帮助银行“表外转表内”,“表外转表内”能够顺利进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也将降低。

对于债券市场,我们在2017年底以来是“中国债市第一多头”,核心观点“2018年最好、最确定的机会是利率债”、“10年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央行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已现”,“债市春天到来”,目前已经得到充分验证:1月19日以来,截止3月1日,10年国债收益率下行16BP至3.82%,10年国开收益率下行32BP至4.81%。

对于3月债券市场,主要不确定性包括:(1)机构改革方案落地,(2)财经领导换届,(3)大资管新规落地,(4)美联储加息、中国是否存款加息;在这些不确定性面前,债市出现短期冲击也无可厚非。

我们在3月5日报告《如何看懂今年“两会”报告?——妙门在此!!》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后,债市不确定性应当降低:因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十九大”定调“党是领导一切的”的首次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货币政策边际变化代表着党中央的态度,有助于降低市场对于新一届财经官员可能“紧货币”的担忧。

站在更长期的角度,我们认为前述3月不确定性因素并不决定债券市场价值中枢,最多只可能导致债券的短期价格波动。我们认为债券的价值取决于(1)央行货币政策、(2)基本面,因此维持3.8%以上的10年国债具有绝对的配置价值,“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利率债”。

对于2018年债券市场,我们认为收益率下行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十年国债收益率4%→3.7%,这一阶段的核心驱动逻辑是:货币政策边际变化,流动性拐点出现,监管对债市冲击高峰已过,银行“资产负债表再平衡”初见成效,债市从超调向均衡价值区间回归;

第二阶段:十年国债收益率3.7%→3.4%,这一阶段的核心驱动逻辑是:基本面拐点充分验证,通胀担忧完全消退,大资管新规落地,存款加息冲击结束,债市风险点彻底消除,债券市场在价值区间内进一步走牛。

李奇霖:下调拨备红线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1、 主要内容是:银监将原有2.5%的贷款拨备率、150%的拨备覆盖率指标分别调整为1.5%-2.5%、120%-150%的浮动区间。

2、 具体实施上,银监会将依据资本充足率、逾期90天以上贷款纳入不良贷款比例、处置不良贷款占新增不良贷款比例三个定量指标及机构类别等定性因素,对各个银行制定不同的拨备监管红线。(“一行一策”、“同质同类”)

3、 发文的目的是什么?贷款损失拨备在银行的报表中属于成本项目,如果银行能够达到降低拨备覆盖率与贷款拨备率的要求,则可将原本属于成本项目的贷款损失准备从成本项转为利润科目,有利于提升银行的业绩表现。

4、 从三个定量要求来看,银监在奖励“老实”合规的银行机构,主要目的可归纳为两个:1)督促银行对不良真实分类,加快处置表内不良,提高银行内部的风控水平,降低银行面临的系统性风险;2)满足要求的银行,利润与资本金会有所增加,可缓解银行资本金不足的压力,减少银行服务实体经济的后顾之忧,也为未来表外资产回表创造了空间。

5、 影响有多大?由于银行不披露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比例与处置不良比例,因此我们依据资本充足率项目对上市银行做了简单的测算,发现如果只看资本充足率,各家上市银行基本都满足要求,可转回拨备规模大约在5500亿左右。

夏心愉:关于拨备率下调最通俗解读

假设银行他们家放出去的贷款里,有10块钱变成不良贷款了很难收回来了,银行们就得听监管爸爸的话,会拿出15块钱备在那里。这15块钱就等于是被“套”住了,不能作为盈余公积也不能作资本公积转成资本,也就是银行也不能因此去多放贷赚利息。这钱就是蹲在一旁等着,等最后专门被拿去核销损失用。

这样做的好处很显然,就是审慎、就是安心。现在不良贷款不才10块钱嘛,即使将来不良再高一点也不怕,我这儿备了整整15块钱呢。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而且这事还是动态的,以后不良率要真涨了,那么备着的钱也要按比例涨;备着的钱拿去核销损失了,就要再填补资金过来继续备着。

这样做的坏处也很显然,就是“套牢”那么多资金候在那里。如果银行们资产回表有压力,如果账面的不良率不再噌噌往上蹿了,根本蹿不上15块钱去了,甚至有些银行还遮蔽不良资产东躲西藏,那还不如不要备着那么多钱不能动。另一方面,也影响利润嘛。就像秋天储粮那是为了冬天吃,如果冬天已经过了大半,又或是估计冬天也吃不了那么多粮,那就完全可以不要储备得那么多了,不如把粮食卖卖掉好赚钱。

中金固收:市场将此政策当成货币放松来反映了

银监会关于下调拨备覆盖率,贷款拨备率要求的文件点燃了市场的做多热情。午后周期股与国债期货迅速拉涨,市场情绪高亢,商品相对淡定,但截至收盘,螺纹等周期属性较强的品种相比早盘开盘之时也有所上涨。

风险资产看多的理由,可能在于下调两率有助于信贷增长,降低表外资产回表的压力。债券看多的理由可能在于有的投资者认为此举降低锁定资金数量,腾挪出可供配置资产的资金,总的来讲,市场将此政策当成货币放松来反映了,既然是放水,那么周期股与债同涨也不足为奇。

但仔细考虑,股债看多的理由似乎存在一点内生矛盾——如果说银监会此举是在新监管体系构建背景下,对于其他监管政策的一种制度性安排(或者对冲),那么反而可能意味着表内融资将显著回升,这对债券难言利好。这似乎是一个更偏“中性”一点的政策。

从我们的角度看,债券的激烈反映可能更多的是一种情绪作用,市场对需求回落的预期逐渐在强化。同时,市场上还有注入资管新规演唱,CPI低于预期的传闻,也是行情的催化剂。

中信建投银行:加快不良释放,减少隐性风险,提升板块估值

7号的政策意图是加快银行隐性不良的释放,降低拨备计提压力,使银行有更多信贷资源投向实体经济。因为之前拔备覆盖率监管指标高,不良的拔备成本高,在不良确认和暴露上,银行相对谨慎,而今监管指标下调后,不良的拔备成本下降,银行有动力加快不良的释放。举个例子:在拔备计提一定的情况下,银行可较多的确认不良。按150%计,如果有300亿拔备,以前对应不良贷款为200亿,而如今按120%,对应的不良为250亿。在维持信用成本不变情况下,银行可多释放50亿不良。

从公式上来看,“拨备覆盖率=拨备余额/不良贷款余额”,“当期拨备余额=期初拨备余额+本期新计提拨备-本期处置转出”。因此,在不良生成速度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拨备监管要求,其实就是降低“本期新计提拨备-本期处置转出”。从政策意图上,监管层更希望银行通过提高“本期处置转出”这一项来实现,尤其是对存在较多隐形或显性不良资产的银行来说。对于资产质量较好,隐形不良较少的银行来讲,需要处置的不良相对较少,这些银行完全可以降低“本期新计提拨备”项。

因此,我们认为7号文的发布进一步验证了行业资产质量改善的逻辑,同时对银行板块估值来讲也是一项重大利好。利好之处存在两点:一是降低市场对银行业隐形不良资产的担忧,二是降低拨备计提力度释放利润空间,提高行业成长性。无论是哪一项,我们认为对银行板块估值提升都会起到明显的作用。

拨备释放对业绩提升作用的定量测算

三个假设情景: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分别下降10、20、30个百分点,拨贷比下降0.4、0.7、1.0个百分点。

测算结果:以2017年三季度数据为基础,降低拨备计提要求,将释放行业1000亿到4000亿的拨备,增厚行业利润8%-24%。这些利润将在随后的几年逐步释放。

从各家银行来看,资产质量相对差的银行受益更大。大行中:农行和交行;股份行中:浦发、华夏、平安、中信;城商行中:江苏和杭州,增厚净利的幅度更显著。

投资建议:约束银行股的估值,除了显性的不良之外,还有一种隐性的不良。现在加快对不良的释放,潜在不良也是越来越少,有助于银行股估值提升。

我们持续看好银行业1季度行情,认为其将确定性向上,核心逻辑是“三点支撑”。1季度,量价齐升将确保1季度银行业绩超预期,同时支撑银行股估值修复。目前银行板块已经基本上调整到位,下行空间有限,银行股估值有底。而且行业基本面向上,估值修复的逻辑没有变化。今天拔备率下调,在确保业绩稳定增长前提下,可持续提升板块估值

重点推荐:招商、宁波、南京、民生、光大,大行中重点推荐农行、工行(新增)。银行次新股中重点推荐:上海银行(9.30 +0.65%,诊股)。

东方金诚首席分析师徐承远:大行具备更大下调空间

银行业监管机构设置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指标考核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贷款拨备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各项贷款余额之比;拨备覆盖率为贷款损失准备与不良贷款余额之比。

根据银监会此前的规定,贷款拨备率基本标准为2.5%,拨备覆盖率基本标准为150%。该两项标准中的较高者为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监管标准。

根据银监会公布的商业银行主要指标情况,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整体拨备覆盖率为181.42%,贷款拨备率为3.16%。同时,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71万亿元。

按照7号文,假设最终整个行业整体拨备覆盖率下降20个百分点即161.42%,则理论上有望释放利润3420亿元。

从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来看,截至2017年末,民营银行拨备覆盖率最高,为697.58%,不良贷款余额也最低,仅为8亿元。

农商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566亿元,拨备覆盖率164.31%,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农商行理论上可释放3566亿元×14.31%=510.3亿元。

城商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823亿元,拨备覆盖率214.48%,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城商行理论上可释放1823亿元×64.48%=1175.5亿元。

股份制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3851亿元,拨备覆盖率179.98%,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论上可释放3851亿元×29.98%=1154.5亿元。

大型商业银行截至2017年末不良贷款余额7725亿元,拨备覆盖率180.45%,若以最低水平150%计算,则大型商业银行理论上可释放7725亿元×30.45%=2352.3亿元。

按银行类型总体来看,理论上可释放利润从大到小分别为,大型商业银行、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农商行。

徐承远分析,国有大行由于具备较强的留存收益转增资本,且外部资本补充能力较强,其资本较为充裕,资本充足率在不同类型银行中维持最高水平,加上国有大行贷款核销能力及新增贷款控制能力较强,相对具备更大的拨备覆盖率下调空间。

董希淼:逆周期动态调节、差异化管理机制建立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指出,此次调整标志着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和差异化管理机制的初步建立。

具体来看,他表示,银行拨备覆盖率应该建立一个逆周期动态调节机制。“在经济上行周期拨备覆盖率可以更高一些、多计提一些拨备,有更充足的风险吸收能力,到经济下行周期时就可以发挥更大更多的作用;在经济下行周期时拨备覆盖率可以适当下调,减轻银行压力让其能够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对于差异化的管理机制,董希淼对中国网财经表示,此次拨备覆盖率和贷款拨备率调整后存在一个区间,按照同质同类、一行一策原则,根据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处置不良贷款的积极性以及资本的充足性等三个主要的参考指标。在区间之内,不同的银行将对应不同的监管要求,进而建立了一个正向激励的机制,

“这就鼓励银行不断提升信贷管理水平尤其是不良贷款分类的真实性,加快不良贷款处置进度,不断的提升资本充足率。” 董希淼说。

他认为,此次通知调整对银行业最直接影响或在于净利润的改善。“我们判断2018年上市银行净利润增速比2017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升。”

申万:管理层对经济和不良率有信心 放心买入银行股

2. 下调拨备要求是对经济信心和不良改善信心的确认:我国监管的一贯思路是,对于已经不合时宜的监管要求,会在其不是核心矛盾的时候将其取消,150%拨备覆盖率底线和2.5%拨贷比迟早要调整,但并不会在不良风险高压时调整,“火上浇油”和“压力来临大面积松动底线”均不是我国银行监管机构的政策选项。当前,绝大部分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在150%以上,切换IFRS9新会计准则还会进一步提升拨备覆盖率,拨备覆盖率并不是当前银行面临的核心矛盾,选择此时调整,只证明一点:经济没问题、不良没问题。

3. 要求银行更加严格确认不良符合当前的政策大方向,银行不良认定更严格、资产负债表更干净,利好银行估值。

4. 松动拨备覆盖率和拨贷比与表外回表内关系不大,表外非标资产质量好于表内贷款,回表并不会带来额外不良压力,此时松动更多源于前述管理层对经济和不良的判断。

5. 银行板块观点:银行今年不良、息差、业绩改善的大趋势没有变化,前期下跌纯属业绩真空期中策略风格所致,板块估值已回到1倍18年PB左右,可放心买入,重申银行“龙头搭台、拐点唱戏”策略:1)拐点首选上海、中信,2)龙头首选招行、工行、建行、宁波。

原创文章,作者:朱 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phq.6ke.com.cn/?p=2086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0557-881805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419095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