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A股

艾可蓝上会在即,能否先说清楚真实产能是12万、15万还是200万套?

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艾可蓝)是一家主营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的拟上市公司,公司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催化还原器型产品、柴油机颗粒捕集器型产品、汽油机三元催化剂/器产品等。据招股书披露,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机动车、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等发动机为其净化,是发动机符合国家尾气排放标准的核心部件。

目前公司拟登陆上交所主板上市,据证监会公告披露,公司将于2019年10月31日上会接受审核。然而我们深入研读公司的招股书发现,公司招股书中的诸多信息与公开信息不符,或存信披违规的同时,背后可能还藏着更大的风险。

真实产能到底是多少?

公司主营产品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的各类产品,从公司对产品的介绍以及应用来看,这些产品都属于非定制化的标准产品。

既然是标准化产品,那么报告期内的产能也就可以进行标准化的统计。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产品产能分别为4.71万套、9.98万套、12.20万套。

然而我们从池州市贵池区人民政府官网上披露的公司募投项目环评报告中却发现了明显的异常。

据该政府网站披露,此份环评报告对应的募投项目为“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产品升级扩产项目”,也正是招股书中披露的募投项目之一。日期上来看,这份报告生成于2017年6月8日。按照招股书中的披露,公司2017年度的标准产能为9.98万套,考虑到公司2017年8月新增了3台焊接机器人大大提升了当年的产能,也就意味着在2017年6月公司的标准产能远不及9.98万套。

那么环评报告中描述的公司产能呢?

据环评报告披露,公司在环评报告发布之日时的产能合计为15万套。其中汽油机三元催化器、柴油机氧化催化器、柴油机颗粒物捕集器型产品、柴油机选择性催化还原型产品的产能分别为2万套、2万套、3万套、8万套。

于是矛盾出现了,招股书披露2017年产能仅有9.98万套,还在下半年大幅增加了产能的情况下的数据。而环评报告披露在当年6月份公司的产能就已经到了15万套,超出了近50%。

在政府官网上,这份环评报告已经获得了池州市环保局的审批同意,并且环保局在同意批复中表示:“环评报告编制较规范,评价内容较全面,评价重点突出,主要污染防治措施基本可行,评价结论总体可信。”从批复来看,这份环评报告已经通过了当地环保局的审核,具有法律效力与可信度。

那么问题就可能出在招股书中了。

从招股书中的产能利用率来看,公司2017年产品产量12.32万吨,以招股书披露的产能计算产能利用率高达123.40%。但如果按照环评报告披露的产能计算,就仅仅剩下了82.13%,若在考虑下半年大幅增加的产能,产能利用率还会更低,上市募投的必要性似乎就没有那么强烈了。

上述产能差距相差近50%,已经非常明显,但是还有更令人惊叹的。在公司在第三方招聘网站上披露的介绍中,公司产能直接达到了200万套,是招股书披露的2018年标准产能的近20倍。

至于公司现在的真实产能到底是多少?是12万套?15万套?还是200万套?我们还是等待公司自己解释吧。

与客户采购数据也不匹配

讨论完了公司“诡异”的产能,我们再来看看公司报告期内的销售情况。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50亿元、3.71亿元、4.42亿元,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2017年增长迅速,同比2016年翻了一倍多。

于是我们翻看了公司报告期内的前五大客户,发现2017年一家A股上市公司贡献了公司较多的销售收入,这家上市公司就是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云内动力,证券代码:000903.SZ)。据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内公司对云内动力的销售收入分别为2030.47万元、1.25亿元、7800.85万元,显而易见,2017年明显高于前后两个年度。

接着我们翻阅了云内动力披露的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2016年、2018年公司对云内动力的销售额较少,因此未能进入云内动力当期的前五大供应商。2017年双方交易金额较大,因此公司成为了云内动力的第三大供应商,但云内动力当期年报披露的采购金额却为1.57亿元,比公司招股书披露的销售金额整整高出了3200万元!两者相差25%,用两家企业是否含税的统计偏差恐怕已经难以解释。

这又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继续研读招股书,在存货中发现了一丝异常。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存货商品中发出商品金额分别为1564.80万元、4982.74万元、2866.41万元,2017年发出商品同样远远高于前后两年。一般来说,在收入确认政策不变的情况下,公司报告期内的发出商品很少会出现大幅变化。更何况2017年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存货却也同样激增,着实有些异常。

从招股书披露的数据来看,公司2017年发出商品大幅增长,比2016年激增了3417.94万元。增加的金额似乎与上述两家公司的披露的交易金额差值相近,那么会不会是公司延期确认了对云内动力这3000多万收入的确认,将其转至2018年度结算,从而使得财务数据看上去更具有成长性呢?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上述猜测成立,那么2017年、2018年公司的营业收入也就相差无几,均在4亿元左右,公司的业绩成长性也就成了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相信两家公司当初的收入确认单还在,有关部门可以去查一查。

原创文章,作者:朱 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phq.6ke.com.cn/?p=727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0557-881805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419095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