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A股

中资投行包揽IPO承销排行前五席

10年前,中资券商在美资、欧资、日资、港资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中夹缝生存,仅仅被视为内地券商或银行的一个区域分支部门,既不怎么赚钱也不怎么受重视。

10年后的今天,香港的日资投行、港资投行已基本不存在,香港中资投行悄然崛起。彭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香港IPO市场承销金额前五名皆为中资投行,债券承销市场份额虽然仍不及欧美投行,但也在排行榜前十名中占据了三席。

不过令人意外的是,在香港市场,以经纪业务起步的中资券商却争不过外资投行。

  中资券商IPO占前五

近期,兴业证券(6.26 -0.63%,买入)控股子公司兴证国际在香港上市,发行10亿股,承销团队是清一色的中资投行。

现任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会长、交银国际董事长谭岳衡说:“10年前投行业务几乎由外资垄断,今天中等规模的公司上市由1~2家中资券商就可以完成,从去年到今年,中资投行的排名越来越靠前。”

这些年,香港中资投行在投行业务上的地位、市场份额提升很快,已完全今非昔比。

谭岳衡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10年间,日资投行已退出香港市场,港资券商也基本不存在了,目前就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外资投行与中资投行两个阵营在PK。”

彭博数据显示,2015年香港市场股票发行量(包括IPO和再融资)排名第一位的投行是摩根士丹利,排名前十的中资投行有中信、中金、建银及海通共4家。而今年年初至今,占据第一的虽仍为摩根士丹利,但除了海通、建银之外,中银、农银、交银排名也进入前十。

单就IPO项目来说,中资投行的实力是最强的,已经超过外资投行。2015年,香港地区IPO发行量排名第一的投行是摩根士丹利,第二是高盛。而今年以来,IPO承销金额排名前五席已经完全被中资投行占领,依次是海通、建银、中银、招商、交银,第六名才是高盛,而摩根士丹利已下滑至第七名。

排名第一的海通国际,自2010年收购大福证券之后客户数量逐年攀升,据了解,其目前在香港拥有零售及高净值客户接近20万,而香港及内地投资者热衷于新股IPO认购,因此海通国际在香港IPO市场领先。

而债券方面,2015年香港港币债券发行量前十名中只有中国银行(3.61 +0.00%,买入)、交通银行(5.49 -0.18%,买入),今年建设银行(7.11 +0.14%,买入)也挤进前十,交行排名上升到第二名,排名第一的仍是汇丰银行。

  经纪业务不占优势

虽然在投行业务上,香港中资投行近年来突破明显,但在证券经纪业务方面却比较弱。

谭岳衡表示,中资投行在投行业务上能形成有力竞争,与高盛裁员收缩亚洲业务有关,加上中国资本市场逐渐国际化,中资券商有机会、有空间。不过,证券交易大部分还是掌握在外资投行手上,香港中资券商大部分都在港交所排名中列为C类券商。

这与市场的预期正好相反,以经纪业务起步的中资券商却争不过外资投行。据了解,目前证监会批准的香港中资券商共有27家,这些券商一开始拿的都是经纪牌照,设想内地的100、200家营业部有大量的客户,将内地客户拉到香港市场,交易量不至于太低。

但事实上,香港市场一天交易量仅600亿~700亿元,大约相当于内地的七分之一,加上香港市场是一个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市场,散户贡献的交易量很小,中资券商优势并不显著。

记者获悉,持有香港经纪业务牌照的券商有500多家,港交所根据交易量将这些券商分为三类:A类券商是排名前14的大券商,排名第15~60位是B类,排名60之后是C类。目前,进入A类的中资券商只有中银国际,交银国际、国泰君安国际等属于B类,还有大部分属于C类的券商。

中银国际是香港中资券商中证券交易量最大的券商。据了解,中银国际最早进入国际市场,至今已有30多年,加上中银香港是香港最大、业务分布最广的中资银行,其证券经纪业务都需要通过券商中银国际进入港交所系统。

原创文章,作者:朱 瑞,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gphq.6ke.com.cn/?p=3734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0557-8818050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841909564@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